近年来中印关系的发展轨迹可谓跌宕起伏,时而紧张对峙,时而又握手言欢。2025年这半年多来,从边境撤军到高层互访,表面看来两国关系似乎正在逐步回暖。
不过印度媒体普遍认为,当前的和缓态势仅仅是避免了军事冲突,要建立真正的互信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用他们的话说,眼下能维持不撕破脸皮的局面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。
高层互动频繁 经贸往来回暖
2025年上半年,中印高层交流明显增多。7月份,印度外长苏杰生时隔五年再度访华,他在会谈中特别强调解决边境争端是建立互信的基础,这番表态显得相当务实。
8月,莫迪总理借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之机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,这是他七年来首次访华。期间双方签署了多项经贸合作协议,中国同意恢复向印度出口其急需的化肥、稀土等重要物资。印度媒体评价称,这次访问推动两国关系向正常化迈出了重要步伐,中方还承诺不会设置贸易壁垒。
展开剩余83%在边境问题上,8月19日在新德里举行的第24轮特别代表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,双方达成了10点共识,同意在拉达克地区调整军事部署,避免小规模摩擦升级。自2024年10月达成协议以来,两国军方一直保持着定期会晤机制,边境哨所之间的热线也保持畅通。
经贸领域的变化更为显著。2025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,虽然印度仍处于贸易逆差地位,但两国已恢复直航并放宽签证政策。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原材料、电子元件等关键物资持续增长,这些对维持印度工厂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。广州至加尔各答航线重启后,印度IndiGo航空公司使用A320neo客机执飞,每周四班,预计年客运量可达16万人次,这将显著提升印度国内的航空连通性。
尽管莫迪政府大力推行印度制造战略,试图降低对华依赖,但在半导体、电子等关键领域,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,印度企业不得不继续依赖中国供应。总体来看,这些积极互动让两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,与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的紧张态势形成鲜明对比。
然而,这种表面上的缓和背后也透露出些许无奈。印度对华出口规模有限,贸易逆差持续扩大,2024年已超过800亿美元,2025年预计还将继续增长。与此同时,中国在南亚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印度感到战略压力,不得不寻求稳定双边关系。
有印度网友调侃说,莫迪访华是在给特朗普添堵——美国本想拉拢印度围堵中国,结果印度自己先和中国改善了关系。这些迹象表明中印关系确实有所回暖,但改善程度仍然有限。
深层矛盾犹存 互信基础薄弱
虽然关系有所缓和,但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消除。印度媒体直言,双方在军事领域几乎毫无互信可言。首先是悬而未决的边境问题。1962年战争遗留的边界争议至今未解,印度宪法将阿克赛钦等地划入其版图,但中国从未承认。
尽管双方建立了危机管控机制并定期举行会谈,但印媒认为这只是为了防止小摩擦升级的权宜之计,而非真正的预防性措施。虽然根据2024年10月达成的协议,双方在拉达克地区调整了军事部署,但高原上的巡逻对峙仍在继续,随时可能引发新的冲突。
经济领域的失衡更为严重。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。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让印度望尘莫及,在原材料供应和产业链配套上都严重依赖中国,这让印度企业家倍感焦虑。印度媒体提醒莫迪政府,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,更关乎国家尊严,一向骄傲的印度人难以接受这种依赖关系。
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,中国在多个领域遥遥领先。印度虽然希望建立自主工业体系,但在半导体、电子等高科技领域短期内难以突破。有分析指出,印度虽然向美国出口了全国40%的仿制药,但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更深,一旦发生贸易摩擦,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。这些问题不解决,两国关系的改善就难以持续。
民族主义情绪更是火上浇油。印度街头经常出现反华集会,中国网民也时常对边境问题表达强烈情绪。印度实行两党制,在选举压力下,政客们谁都不敢在对华问题上示弱。莫迪政府虽然有意改善对华关系,但不得不考虑国内舆论压力。
印度民众认为中国虽然倡导和平,但通过代理人战争威胁印度;中国网友则觉得印度被美国当枪使。这种相互猜疑的情绪使得领导人即使有意推动关系改善,也难以建立深层次的互信。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报告指出,中印关系中存在诸多误解,结构性矛盾并未真正解决。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就像一根刺,表面的缓和无法将其拔除,真正的互信也就无从建立。
印度媒体分析认为,两国存在四大结构性矛盾:历史遗留的边境问题、巨大的贸易逆差、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不完善的双边机制。现有的对话机制多以应急为主,缺乏前瞻性规划;两国民众相互敌视;经济上印度对中国的高度依赖带来巨大压力;边境地区的克制只是权宜之计,随时可能爆发新的危机。印度和中国虽然都希望和平共处,但在美国贸易政策的压力下,两个亚洲大国不得不先抱团取暖。如果不解决这些根本性问题,表面的缓和就像纸糊的房子,经不起风吹雨打。
中国提出的喜马拉雅共同体构想,倡导区域互联互通,消除隔阂,实现共同发展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在9月4日的报告中指出,中印两国互为发展机遇,应继续扩大共识。但印度方面能否接受这份诚意?
长远来看,中印这两个亚洲巨人的关系改善只是第一步,建立真正的互信需要时间的考验。有观察人士指出,中印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动力,只要相向而行,就能让双边关系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。印度媒体也感慨,当美国对印度实施贸易制裁时,是中国伸出了合作之手,这让印度陷入战略困境。
参考资料
印度外交秘书:中印正为双边关系重返稳定、可预测、友好轨道制定路线图,推进恢复直航等|界面新闻 · 快讯.界面新闻 [引用日期2025-04-03]
王毅:近期中印两国关系取得一些积极进展,龙象共舞才能共赢.北京日报.2025-06-23
莫迪:印方将全力支持中方工作.手机新浪网 [引用日期2025-08-20]
发布于:天津市嘉汇优配-正规杠杆平台-a股怎么加杠杆-最大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